您现在的位置是:活动 >>正文
你的因数黑客e基据泄当盯上露警示录
活动351人已围观
简介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数据安全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23andMe最近的这次数据泄露事件着实让人心惊肉跳。这家全球知名的基因检测公司最近证实,黑客利用"撞库"这种老套但有效的攻击方式,窃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。黑客的"钓鱼"把戏:利用老密码撬开新大门让我来解释下这个"撞库"攻击是怎么回事。想象一下,很多人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。黑客们就抓住这个漏洞,把从其他网站泄露的账号密码"回收利... ...
作为一位长期关注数据安全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23andMe最近的这次数据泄露事件着实让人心惊肉跳。这家全球知名的基因检测公司最近证实,黑客利用"撞库"这种老套但有效的攻击方式,窃取了大量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。
黑客的"钓鱼"把戏:利用老密码撬开新大门
让我来解释下这个"撞库"攻击是怎么回事。想象一下,很多人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。黑客们就抓住这个漏洞,把从其他网站泄露的账号密码"回收利用",像拿万能钥匙一样挨个试开其他平台的账户门锁。23andMe初步调查显示,黑客很可能就是这样得手的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次泄露似乎特别针对德系犹太裔用户。黑客们在暗网上大肆叫卖这些数据,价格从1美元到10美元不等,跟卖白菜似的。据BleepingComputer报道,泄露的数据包罗万象——从你的全名、生日到基因血统分析结果,应有尽有。
DNA数据:比信用卡更危险的"数字遗产"
我特别想强调一点:DNA数据泄露可比信用卡被盗严重得多。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早在2021年就警告过:"你的DNA是独一无二的数字遗产,它承载着你整个家族的秘密。"信用卡丢了可以补办,但DNA信息一旦泄露,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,还可能波及你的亲戚甚至子孙后代。
记得我采访过的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:普通数据泄露就像丢了家门钥匙,而基因数据泄露则相当于把整个家族的族谱和医疗档案都拱手让人。
行业警示:基因隐私保护的紧迫性
23andMe声称系统未被直接攻破,但这次事件还是暴露了基因行业的隐私保护短板。这家拥有1400万用户基因数据的公司,现在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:在数字化时代,连最私密的基因信息也不再安全。
我个人建议所有基因检测用户:立即开启双因素认证!这就像给你的数字基因库加装第二道防盗门。同时要养成每个网站使用独特密码的好习惯,别让黑客有机可乘。
据统计,2022年平均每秒就有10个账户数据被泄露。在这个数据裸奔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。毕竟,当黑客连你的DNA都想偷的时候,我们真的该好好思考:数字时代的隐私底线到底在哪里?
Tags:
相关文章
Loom生态圈:一场区块链游戏的突围战
活动说实话,现在的区块链游戏市场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而Loom无疑是其中最抢眼的战士之一。作为一个在以太坊Layer 2解决方案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承认Loom确实找到了自己的独特打法。Loom的生存之道记得去年在旧金山参加区块链峰会时,有位开发者在闲聊时说:"Loom就像是给以太坊装上了涡轮增压。"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的。Loom通过DPoS侧链网络,不仅保持了以太坊的安全基因,还给那... ...
【活动】
阅读更多比特币ETF再添新玩家:传统金融大鳄入场,ARB翻身仗怎么打?
活动最近金融圈都在热议一件事:老牌资产管理巨头富兰克林坦伯顿居然也来凑比特币ETF的热闹了!这家管理着1.5万亿美元资产的"老钱"机构,现在居然要推出"Franklin Bitcoin ETF"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说实话,看到这些传统金融巨头一个个排队申请比特币ETF,我仿佛听到了行业变革的号角声。传统金融大鳄的比特币布局富兰克林这次可不是小打小闹,他们找来了Coinbase做托管,纽约梅隆银行管现金... ...
【活动】
阅读更多加密货币监管新纪元:从英国旅行规则看全球监管风向
活动每次当我看到那些关于"加密货币监管"的新闻标题时,就会想起第一次听说比特币时那种既兴奋又困惑的感觉。转眼十几年过去,曾经被视为"法外之地"的加密货币市场,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监管变革风暴。其中最具标志性的,就是近期在英国正式生效的"旅行规则"。一、旅行规则:从传统金融到加密世界的"跨界监管"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"旅行规则"时,还以为是和旅游签证有关的规定。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其实是金融监管领... ...
【活动】
阅读更多